1. 规范实验室管理利用。实验中心在保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任务外,采用学生提前向实验中心预约的办法向学生开放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,提出实验室借用计划,由中心审查,然后即可到实验中心工作。学生在大二、大三期间,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实验基本知识、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,在学校设备处和实验中心的统一安排下,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直接进入教师科研小组,跟随指导教师进行SRT训练,利用平时课余时间、节假日,从事科研课题研究,自己查阅文献,自行设计方案,自行动手操作,自行整理分析实验数据,写出研究论文或总结报告。这些课题均经过立项申请和专家组评审,方向明确,个性突出,其出发点就是将个性化教育渗透到实验环节中。
2. 建立了完善的运行机制。实验室专职人员分工明确,包括实验中心开设的实验项目的准备、管理工作、仪器库房的管理工作、仪器的维护维修工作、大型仪器的管理工作等都有专人负责,责任到人,确保工作井然有序,准确无误。
3. 加强了实验教学的组织工作。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实验教学文件基本齐全,实验教材建设得到应有重视,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一定成绩,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规范性、科学性;将实验室工作人员、仪器设备和教学实验用房进行合并和重组,由实验中心统一管理,资源共享,提高了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。在学校制订的各类规章制度的同时,基础化学实验中心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,同时制订了本实验室的规章制度,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、制度化、规范化。
4. 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。对实验室专职人员按照《青岛科技大学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标准》进行考核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奖励机制,使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到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践中。
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。为了加强对教学质量的动态监督、考评与指导,强化教学秩序的管理,实验中心组织了由具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、博士组成的5人教学督导小组,采用听课、调研、巡视等多种方式,认真评价、监督教学情况,及时总结,反馈信息,保证了宏观教学管理和控制,使教师及时发现和纠正课堂中出现的问题,提高了教学质量。